以下就「五寶」簡述之。
1.七星劍:又稱寶劍或是法劍,長約二尺半至三尺之間,為「五寶」之首。劍身非鐵即銅,兩面各鑲嵌或是雕有北斗七星的圖案,此與北斗經或是星辰寶懺有關。相傳七星劍是張天師家傳兩件寶物之一(另一件為天師印),具有除妖斬魔、驅邪降惡的法力。作法時,可同時合握兩把,亦可分持兩手,稱為合劍或是雙劍。操演的部位以割舌、砍背、劈額為主。

2.銅棍:長度約二尺半,是一紅漆木棍紮刺釘支或是三角鋼片的巫器,釘子的稱「釘棍」,鋼片的稱「角棍」,皆作八行排列,十三支與十四支釘子各四排,共計一百零八支釘子,應是根據八卦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來。操演的部位以刺背、扎臂為主。
3.鯊魚劍:亦稱鯊魚齒,鋸取鯊魚的嘴前齒剔製而成,長約二尺七至三尺半之間,為「五寶」之中唯一自然物品,據說為祭日與祭海的強力巫器。選用鯊魚劍有嚴格的規制,其排列於兩側的尖齒數目雖不一,但需符合「神治鬼,鬼治神」的算數口訣,凡在「神治鬼」的數目中為吉,否則為凶器,例如1、2、3、7、8、9為吉,4、5、6、10、11、12為凶,若在凶數內,則要拔斷多餘的齒,使之符合吉數。操演的部位以砍背為主。

4.月斧:造型似一班斧頭,體積較小,連棍帶刃約二尺,為「五寶」之中最難拿捏得準的巫器。操演的部位以剖頭、剖肩為主。

5.刺球:俗稱紅柑,球體四周反插釘支,大小不一,小者五十多支,大者一百多支,皆作八圈排列、上下對稱;釘支尖處繫有串聯的紅綢線,與釘製銅棍一樣,除了可以固定法器之外,也可以避免操演時釘尖過度深入皮肉中。操演的部位除了與銅棍一樣以刺背、扎臂之外,更可以刺黏頭、背、額、臂之上,有時也拿來作擲高的表演,即刺球擲高之後用空手、裸背或是頭部去接使之釘住。
於操演「五寶」之前,乩童要行「淨身」儀式,以香把觸身,主要部位為背、胸與腹部。除了「五寶」之外,近年來一些年輕的乩童也有持「鋸刀」的,尤其是俗稱的「五王陣」或是「法仔陣」的乩童陣頭。
「五寶」本質上是辟邪法器,每樣皆有驅邪神力,所以除了乩童使用之外,民間亦拿來作「安轎」、鎮廟或是鎮宅之用。「安轎」的方法為:神轎左窗以七星劍和銅棍交叉,右窗以鯊魚劍和月斧交叉,皆成「╳」字,轎門則吊掛刺球;鎮廟或是鎮宅的法器,五樣皆有,但多單一吊掛於門楣上,其中以刺球與七星劍最為常見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設壇供奉著「五寶」,使得這些巫器有神格化的傾向。

十八般兵器
特色:道教供奉五營兵將壇時,有時會擺設此等兵器,供應營內兵將運用法力時使用!

天蓬尺
特色: 天蓬尺為天蓬元帥掌管令,賜尺渡人,守持不怠與決令行,其它亦有二十八宿、南斗圖形、祖師金鼎妙化真人敕令地司太歲殷元帥部領麾下收妖文字。

奉旨令牌(封旨)
特色: 木質長型狀,是作法重要的道器,作法時用它來拍打桌面,
具有驚嚇邪魔外道,如誦經到一段落也都用它來作節制, 它正名為奉旨,就是奉三清道祖或玉皇大帝之旨意。


五雷令牌
特色: 道教三清雷部令牌,作為號令鬼神的令牌。



特色: 道教法器棒上雕刻著打邪滅巫朱元帥、行刑拷鬼孟元帥。主要功\能是滅除邪行巫師及拷打鬼魅。

金剛鈴(帝鐘)
特色: 道佛教使用的銅鈴,主要是由握柄處的造型分別之。五辮蓮花、三叉火尖型,五為五行,三叉代表三清。道士應知手握五行,代表脫離五行的困境。手握三叉火型,代表修持超越三清聖境。

鈸
特色: 其型如耳,表示修持耳根清靜,達到空性的境界。亦能包羅萬象,掌握虛空。道士藉由法器的運用,冥想頓超三清境界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