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乩童
乩童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跳转到:
乩童是一種華人地區特有的職業,類似歐美國家的靈媒,是道教儀式中,神明跟人或鬼魂跟人之間的媒介。雖然被稱為乩童,但實際上也有年紀很大的。神明上身則稱為“起乩”,而整個過程則被稱為“扶乩”。
常見上身的神明,在台灣有三太子、濟公等,在香港:有齊天大聖、關公等,有時也有家屬的靈魂、孤魂野鬼等。乩童的工作除了當人、鬼、神之間的媒介外,還有收驚,有時甚至有治療絕症的用途(雖然其實際效果還尚未得到證實)。不過,亦有研究指出,臺灣的童乩(臺灣話),原本出處或範疇與道教乩童不盡相同,不論語源或出處比較接近南亞地區巫術。
此外,乩童可以分為文乩與武乩,神明附身在他們身上時稱為「起乩」。文乩起乩大致以吟唱、口述的方式,幫信眾醫病、解惑;武乩主要是幫信徒鎮鬼安宅,有時在街上看到手執五寶(七星劍、鯊魚劍、月斧、銅棍、刺球)巡街繞境的乩童,就是武乩。
乩童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跳转到:
乩童是一種華人地區特有的職業,類似歐美國家的靈媒,是道教儀式中,神明跟人或鬼魂跟人之間的媒介。雖然被稱為乩童,但實際上也有年紀很大的。神明上身則稱為“起乩”,而整個過程則被稱為“扶乩”。
常見上身的神明,在台灣有三太子、濟公等,在香港:有齊天大聖、關公等,有時也有家屬的靈魂、孤魂野鬼等。乩童的工作除了當人、鬼、神之間的媒介外,還有收驚,有時甚至有治療絕症的用途(雖然其實際效果還尚未得到證實)。不過,亦有研究指出,臺灣的童乩(臺灣話),原本出處或範疇與道教乩童不盡相同,不論語源或出處比較接近南亞地區巫術。
此外,乩童可以分為文乩與武乩,神明附身在他們身上時稱為「起乩」。文乩起乩大致以吟唱、口述的方式,幫信眾醫病、解惑;武乩主要是幫信徒鎮鬼安宅,有時在街上看到手執五寶(七星劍、鯊魚劍、月斧、銅棍、刺球)巡街繞境的乩童,就是武乩。
扶乩
扶乩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跳转到:
扶乩是中國的一種占卜方法,又稱扶箕、扶鸞、請仙、卜紫姑、降筆等等。
扶乩需要一至數人扶住架子,在預設的沙盤上寫出文字或圖形,并對該訊息作出解釋。占卜者聲稱那些訊息由神靈發出,一般來說,道經的撰寫,或與神仙的問答都常採取此法,地獄遊記一書就是扶乩所撰寫的一個例子。
扶乩起於中國古代,最早見於劉宋劉敬叔《異苑》,時人通常在正月十五,在厕所或猪栏边迎接紫姑神,憑偶像的跳動,卜未来蚕桑[1]。
宋代的《夢溪筆談》亦有提及扶箕[2],當時迎廁神紫姑己是風尚,降神日期亦不只限於正月十五晚。
到了宋代降筆的不限於神仙、道士,也可是古代名人,《夷坚三志》壬卷三《沈承务紫姑》寫召迎紫姑之法:“以箕插笔,使两人扶之,或书字于沙中。”扶箕漸成文人閒暇之事。
明清時紫姑卜信仰仍普遍[3],盛行於士大夫之間,清朝《阅微草堂笔记》記載扶乩之事不下百次,作者紀昀本人亦深信不已:“惟扶乩一事,则确有所凭附,然皆灵鬼之能文者耳。所称某神某仙,大属假托;即自称某代某人者,叩以本集中诗文,亦多云年远忘记,不能答也。其扶乩之人,遇能书者则书工,遇能诗者即诗工,遇全不能诗能书者,则虽成篇而迟钝。”[4]。
與紀昀同時的江南才子袁枚,其書《子不語》中亦不乏扶乩事,如其中名篇「關神下乩」,記敘了關帝君藉由乩筆,以幽默的口吻,責備士人不夠盡忠的故事。[5]
扶箕的地點可以是廟宇,也可以是家中,清中葉名臣葉名琛之父葉志詵篤信道教,愛好扶乩,葉名琛特建長春仙館(今應元路市二中附近),供奉著呂洞賓、李太白二仙,事無大小都要問於乩手。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葉名琛親自扶乩,得呂洞賓語「十五日後便無事」,因此既不與聯軍交涉,也不防守,最後戰敗被俘,時人譏之「六不總督」。箕仙不單預告事情,更能與文人對唱[6]。近代文学家巴金在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中写道:“党新由于思念亡妻作扶乩,所思之事得以慰籍。如今扶乩已近失传。”
扶箕形式分為兩種,分別是單人箕及雙人箕。扶乩盛行於現代某些民間道教團體。扶乩目前主要在台灣、香港等地的道觀中仍舊存在和活動。
[编辑] 注釋
^ 《異苑》:“世有紫姑女,古來相傳是人妾,為大家(曹夫人)所嫉,每以穢事相次役,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(气愤而死)。”
^ 《夢溪筆談》中說:“舊俗,正月望夜迎廁姑,謂之紫姑。亦不必正月,常時皆可召。予少时见小儿辈等闲则召之以为嬉笑……”“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,大率多能文章歌诗,有极工者,予屡见之。”
^ 明末《帝京景物略》卷二记载:“望前后夜,妇女束草人,纸粉面,首帕衫裙,号称姑娘。两童女掖之,祀以马粪,打鼓,歌马粪乡歌。三祝,神则跃跃,拜不已者,休;倒不起,乃咎也。男子冲而仆。”
^ 紀昀,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四》
^ 子不語「關神下乩」:明季,關神下乩壇,批某士人終身云:『官至都堂,壽止六十。』後士人登第,官果至中丞。國朝定鼎後,某人乞降,官不加遷,而壽已八十矣。偶至壇所,適關帝復降,某人自以為必有陰德,故能延壽。跪而請曰:『弟子官爵驗矣,今壽乃過之,豈修壽在人,雖神明亦有所不知耶﹖』關公大書曰:『某生平以忠孝待人,甲申之變,汝自不死,與我何與﹖』屈指計之,崇禎殉難時,正公之六十時也。
^ 宋刘斧《青锁高议》载:杭州知府遇一对“雪消狮子瘦”对不出,遍请饱学之士也无对,于是请教扶乩大师沈延年,须臾,沈延年对出下联“月满兔儿肥”,对仗工整,令人叹服。
神打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跳轉到: 導航, 搜尋
神打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神秘學戲法,俗稱神功師父的表演者會進行一套儀式,召喚神靈附身,再表演各種高難度表演,如身上淋上看似沸騰熱油或刀槍不入等。表演者聲稱那是因為得到神靈保護,因此身體絲毫無損;亦有熟悉心理的專家指出、這是自我催眠的力量,把人類的恐懼壓抑、並引發在平常時間不會做的所謂潛能出來。東漢晚期,道教成立六壬神功,歸入道教符籙派其中一支派。
佛寺
雅典多利斯型赫淮斯托斯神廟
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
基本教義
三法印,四聖諦 八正道
佛性 三寶 五蘊 涅槃 緣起三無漏學 十二因緣
修行位階
佛 菩薩 辟支佛 阿羅漢
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雅典维多利亚神庙
雅典多利斯型赫淮斯托斯神廟
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
基本教義
三法印,四聖諦 八正道
佛性 三寶 五蘊 涅槃 緣起三無漏學 十二因緣
修行位階
佛 菩薩 辟支佛 阿羅漢
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雅典维多利亚神庙
人物
釋迦牟尼 十大弟子 鳩摩羅什龍樹 慧遠 菩提達摩 智顗玄奘 蓮花生 惠能 虛雲 印光
宗派
大乘 小乘 上座部 藏傳 漢傳
顯 密 宗 教
佛教典籍
法華經 華嚴經 楞嚴經 楞伽經心經 金剛經 地藏經 淨土經大日經 維摩詰經 藥師經 壇經阿含經 百喻經 涅槃經 圓覺經大般若經 大智度論 成實論瑜伽師地論
聖地
八大聖地 四大菩薩道場
相關內容
藝術 制度 歷史 音樂
維基主題:佛教
主條目:佛教藝術
寺院本為佛教建築物的總稱,現代偶爾也指其他宗教的建築物;如回教的清真寺;。
寺:僧眾供佛的處所即佛寺,
庵(尼姑庵):小佛寺,多指尼姑所居之處。
[編輯] 道觀
觀:道教建築物的總稱。

[編輯] 廟
廟是指供民間信仰的信眾祭祀、供奉和求庇佑的地方。
宗廟;供奉祖宗的地方。
孔廟、關帝廟等;歷代賢哲明將的地方。
廟宇、土地廟:
炎帝廟、神農廟
[編輯] 民間信仰
城隍廟
[編輯] 人物紀念
文成公主廟
媽祖廟
土地廟
[編輯] 不同宗教建築的稱呼
日本佛寺
儒教,稱為文廟(或孔廟)、夫子廟;
佛教,稱為寺、寺院,參見:佛教寺廟、尼姑庵、中國寺院列表、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;
道教,稱為道觀(觀);
伊斯蘭教,稱為清真寺;
基督教,稱為教堂、禮拜堂、修道院;
自然神或祖先崇拜,稱為廟;
古希臘廟宇,漢語多譯作神廟或神殿;
日本神道教,稱為神社。
漢語對其他宗教的祭祀地,常譯作廟宇,如「印度教廟宇」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